也就是说每十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得了糖尿病。
可能你觉得这个几率还是有点小,下面我们来举一个例子。
以一个人三个亲人计算,这三个亲人又各有三个亲人……以此类推,差不多人人都能接触到糖尿病。
下图为我们团队中一位宝妈的家庭关系网,她的婆婆就有糖尿病。
这年头,糖尿病俨然成了一种常见病,谁身边没有糖尿病病人呢?
现在糖尿病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,患病的年轻人越来越多。
要想远离糖尿病,您需要知道:
1.糖尿病是怎么发生的?
2.糖尿病的症状及危害?
3.哪些人容易发生糖尿病?
本文就为您一一讲解。
专业的说法是: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、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、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代谢紊乱性疾病。
一般认为糖尿病与遗传、环境、生活习惯、饮食结构、活动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。
您肯定觉得太专业了吧,且听我慢慢跟大家解释其中的医学知识。
1.需要知道的几个前提知识
①葡萄糖、糖原、血液、细胞的关系。
我们都知道,碳水合物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,一部分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为身体提供能量,一部分以糖原的形式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,以备能量短缺时,随时上阵。
那糖具体在我们身体内是怎么活动的呢?
一般情况下,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和糖原会被分解为葡萄糖,再由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来维持人体各个环节的正常运作。
血液会带着葡萄糖走街串巷,进入每个细胞。葡萄糖是细胞重要的能量来源,细胞一切活动需要的能量大部分都来自于葡萄糖。
细胞也很会过日子,它将一部分糖消耗掉供给日常生活(食物供给糖),吃不完的那一部分就会变成脂肪(非糖物质)的形式,等饿的时候吃或者胖起来。
②胰岛素的作用
那我们的身体怎么知道什么时候使用葡萄糖,什么时候使用糖原、非糖物质呢?这都取决于胰腺这个器官。
胰腺主要分泌两种激素:一个是胰高血糖素,一个是胰岛素。胰高血糖素能够促进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,胰岛素能够调节葡萄糖给细胞供能。
它们一个降糖一个升糖,作用正好相反。这样就很好的维持了我们血糖水平的稳定。
而我们今天主要来讲讲胰岛素。
如果把细胞比喻成小区,那么胰岛素和葡萄糖是这么配合的。
所以,这也进一步说明了,细胞是个讲究的吃货,葡萄糖想要进入细胞,得有胰岛素这个保安帮忙开门才行。
胰岛素是唯一一种能降低血糖的激素。如果糖无法进入细胞就会滞留在血液中,血液中的糖就会超标,也就发生了糖尿病。
话说回来,人之所以得糖尿病,就是体内的胰岛素太少了?
嗯,这是糖尿病的一种情况,但往往很多时候,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。接下来我要教授更深的知识了,请做好准备。
2、糖尿病的两大类型
①1型糖尿病—童年时期就发病
有些人是因为免疫系统缺陷和遗传等因素,导致自身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或者缺乏,那么糖就不可能顺利进入细胞,血糖就会一直超标。
这就是我们所说的1型糖尿病,这类人群需要终身依靠外援——注射胰岛素来帮助糖进入细胞完成代谢。
1型糖尿病占比相对较少,约占糖尿病患者总量的5%-10%,它有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早发,一般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就已经发病。
2型糖尿病
这种在糖尿病患者人群中占比最多、病情最复杂、隐藏又比较深。
造成2型糖尿病主要有三位主角:高糖素样多肽一(以下将简称为多肽一)、胰腺中的胰岛、胰岛素受体,我们一一来介绍。
情形一:多肽一不工作
胰腺生产胰岛素,是受身体激素水平调节来安排工作的。这个激素就是多肽一,在我们的小肠里产生,如果发现血糖水平升高则会告诉胰腺,开始分泌胰岛素。
但不幸的是,如果小肠没有分泌多肽一这位信使,血糖高时就没有人报信,胰腺也不会通知胰岛生产胰岛素,高血糖自然就出现了。
当然,这是一种很绝对的情况,出现较少,更多的情形是以下这种:
情形二:多肽一怠工
小肠照常分泌了多肽一激素,而这位信使心不在焉,玩忽职守,慢悠悠地去报信,这个坏习惯一下就传染了。
接下来各个角色工作起来也都是慢悠悠的,胰腺接到指令后也命令胰岛慢悠悠地分泌,分泌出来的胰岛素又慢悠悠地分解葡萄糖。
这下可好,由于它们的拖延症,血糖需要胰岛素的时候没有及时到达,到了又错过了最佳时间,所以血糖像坐上了过山车,不是超高就是超低。
情形三:胰岛出问题
如果在糖代谢的过程中,多肽一准时给胰腺报信,胰腺收到后,开始通知胰岛分泌胰岛素。但是胰岛的生产力有限,数量不达标。
胰岛素这个保安少了,部分糖不能顺利进入细胞而滞留在血液中,造成高血糖的情况,这也是2型糖尿病的一种情况。
情形四:胰岛素受体出问题
形象地来说,这个胰岛素受体就是胰岛素保安的老婆。胰岛素要正常工作,还得有胰岛素受体的配合才行,它们就像一对恩爱的夫妻,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。